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目前正在南非德班舉行。要不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一直是氣候談判難以達成的核心問題。輿論普遍認為:大國崛起,不光是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崛起,還要在追求公平正義的價值觀上、在承擔共同的國際責任上表現出大國風范。只有這樣,人類生存的環境才會越來越好。
2030年中國碳排放或達峰值
中國碳排放的三種情景
中國有望在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一說,來自美國能源基金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資助的《中國2050年低碳發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
在這份報告尚未正式發布之前,路透社就事先獲知了研究結果,并作出報道。由于報告涉及中國碳排放峰值這一備受關注的話題,其他媒體也紛紛跟蹤報道。
報告中設置了三種情景:基準情景下,中國碳排放總量于2040年達到峰值;低碳情景下,中國碳排放總量會明顯低于基準情景;在強化低碳情景下,中國碳排放則有望于2030年達到峰值。
如何使中國在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具體來講,是指普遍使用現有的和下一代的先進節能技術,同時中國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能力也特別強,清潔能源技術得到更加大規模的使用,此外還應有一部分CCS(碳捕獲和儲存)技術的使用。但中國的碳排放達到峰值,并不意味著能源消耗也達到峰值,中國的發展仍然要消耗大量能源,只不過屆時將會更多使用綠色能源。
報(bao)告作(zuo)者(zhe)之一、國家發(fa)改(gai)委能(neng)源研(yan)究所研(yan)究員(yuan)胡(hu)秀蓮(lian)說,基準情(qing)景是比較可能(neng)達到的(de)一種情(qing)景,而另(ling)兩種情(qing)景需要更(geng)多的(de)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