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石油網 2019-02.01
在世界經濟滄海桑田進程中,隨著全球多個領域重心的不斷變化,全球貨幣和金融中心也正潛移默化地發生著改變。例如,人民幣作為唯一來自于新興市場儲備貨幣的國際化趨勢正日益加大,與此同時,中國的一些城市或也將承載更多全球金融中心的功能和地位。我們注意到,在春節來臨之前,事情又有了最新進展。
路透社1月31日報道,中國央行當日發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提出到2020年,上海基本確立以人民幣產品為主導、具有較強金融資源配置能力和輻射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場地位。具體目標方面,屆時上海要基本形成交易、定價和信息功能齊備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提升人民幣產品市場規模和影響力,建設全球人民幣基準價格形成中心、資產定價中心等。
BWC中文網觀察團提取了計劃中幾處非常亮眼的信息。例如,計劃提出,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有序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同時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在完善金融市場功能方面,積極吸引國際投資者在滬發行人民幣債券,充分發揮原油期貨等市場功能,擴大國際影響力。在增強多層次金融市場服務功能上,強化外匯交易中心作為全球人民幣產品交易主平臺和定價中心作用;支持上海期貨交易所發展成為全球大宗商品定價中心;支持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發展成為全球人民幣金融資產風險管理中心。同時將上海黃金交易所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綜合性黃金交易所。
應該說,在中國春節來臨之際,中國央行的上述計劃,無疑是人民幣走向全球和上海未來或將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雙重利好消息。事實上,來自于中國市場上的雙重利好或已布局很久。我們以原油人民幣為例就可以說明問題。
2018年3月原油人民幣期貨誕生后,目前其已與美國WTI原油期貨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形成了鼎足之勢。而路透社在去年二季度就報道稱,中國一家企業已簽署首筆以原油人民幣期貨計價的確中東原油進口協議,并計劃未來簽署更多此類協議。《日經亞洲評論》在2018年三季度報道稱,亞洲應將大量的石油貿易向人民幣和日元過渡。
與此同時,俄羅斯已在向中國出口原油過程中創立了部分無美元化交易環境,這都為原油人民幣被更多石油國認可提供了參照。我們曾提及,目前俄羅斯、、委內瑞拉、尼日利亞、安哥拉、卡塔爾、阿聯酋、伊拉克、沙特至少全球9個石油國或正紛紛加大向了向人民幣靠近的力度。
比如,沙特媒體《阿拉伯新聞報》數周前報道稱,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悠久的歷史傳統、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及強大的經濟能力,引起了其他國家的關注。中國的工業已成整個世界的主要生產線。外國都希望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以期待獲得豐厚的利潤。而阿拉伯國家擁有一個能夠同中國市場加強聯系的獨特機會,為了將來的繁榮穩定,阿拉伯國家決不能錯過這個機會。而伊朗在去年受到美元金融限制以前,就宣布將人民幣列為主要外匯貨幣之一,以取代美元。
對于人民幣國際化趨勢加大的跡象,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不久前也認為人民幣正在發揮大作用。據Zerohedge報道,卡尼表示,我認為我們最終可能會擁有美元以外的儲備貨幣。全球金融體系的演變目前落后于全球經濟,并且發達經濟體的金融資產集中度不對稱經濟活動。卡尼稱,新興市場經濟體在全球活動中的份額現在為60%,但其在全球金融資產中的份額卻落后于約三分之一。目前國際貿易的一半以美元計價,但隨著經貿的轉變,實際和金融之間的脫節可能會減少,并且在此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其他儲備貨幣。首先,我預計這些將是現有的貨幣,例如人民幣。“中國提供人民幣計價的繞過傳統美元事件的選擇,例如原油人民幣期貨。”
顯然,當人民幣不斷融入經濟全球化時,類似中國上海這樣的城市,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目標或也漸行漸近。而相形之下,我們注意到,伴隨著全球經濟的變遷,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倫敦可能也正在失去既有的地位。比如,據RT報道,由于英國央行近期拒絕了委內瑞拉運回黃金的計劃,經濟學家理查德沃爾夫教授對此認為,這或加速倫敦終結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此外,脫歐對英國經濟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也是其中的一大原因。
還有一種觀點是,上海或將取代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這也間接說明,發達市場貨幣的實際地位正每況愈下。